动态:班主任要成为积极心理的“代言人”
2023-06-21 23:04:58   来源:中国教师报


(相关资料图)

班主任作为在校与学生密切接触的重要他人,是学生心理健康的一级预防员,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引领者,更是其全面发展的促进者。提升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有利于优化班主任自身专业素养,提高班级管理效能,发挥班级育人积极作用,是新时代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关键课题。

首先,强化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意识,让其成为学生的“知心人”。部分班主任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不到位,存在学生心理健康是心理教师职责而与自身关系不大的误区;还有部分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目中“无人”,忽略学生的情绪感受,造成心理伤害而不自知。因此,强化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对自身作用的正确认识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建设中,要将班主任纳入“心育”工作核心团队,定期开展针对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提升其“心育”理念与方法,使班主任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刻领悟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另一方面,班主任要认识到班级是师生共同构建的生命共同体,班级管理是情感双向反馈过程,不走进学生心里就做不好班级管理工作。

在班级工作中,班主任要自觉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和心理波动,及时给予尊重、理解与支持,同时探寻学生行为背后的目的与原因,倾听学生心声,在实践中不断锻炼对学生心理问题的敏感度,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给予适宜的引导。

其次,强化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能力,让其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守门人”。读懂学生心理是班主任“心育”的基础能力,不同阶段学生有其明显的心理行为特征,班主任要对不同阶段学生心理有整体性把握,如他们的生理、思维、情绪等有什么特点,容易出现哪些典型问题,向书本学、向同行学、向专家学,深入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

在把握整体性的同时还要兼顾个别性,班主任也要发展心理疏导的核心能力,例如时常与心理教师交流切磋,参加学校或区域内的心理案例研讨,能够在日常谈心谈话等工作中关注学生的差异性,站在学生角度思考问题,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与成长环境,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优势,不给学生贴标签,善于捕捉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给予有效疏导与鼓励。同时,学校要开展针对班主任心理教育技能的全覆盖培训,引导其增进班级心理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能力,使班主任能够运用团体动力知识在班会课和班级活动中融入热身类、体验类心理活动,调动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活动体验、同伴启发中获得心灵触动与发展。

再次,强化班主任心理自我调适能力,让其成为积极心理的“代言人”。班主任日常工作烦琐,工作压力大,容易出现倦怠等情绪,班主任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更需要关注。学校应引导班主任学会自我调节,提升心理健康水平。与此同时,班主任要学会接纳及舒缓情绪,当出现焦虑、压抑、烦躁等情绪反应时,接纳消极的情绪状态,探索多种情绪表达策略,做好自我关爱。生活中难免会遇到挑战,因此培养成长型思维,调整认知尤为必要。当班主任把任务当作成长的契机,专注问题解决过程,而不是过多纠结在任务能否完成、产生什么结果时,压力更容易降低,也容易增加自我掌控感和自我效能感。同时开发适合自身的储能方式,如写感恩日记、运动放松、品味美好、寻求支持等,培养自身的积极情绪,不断增强自身乐观、幽默、韧性等积极心理品质,也会帮助班主任建构积极心理资源,成为积极心理的示范者与传递者,进而促进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养成与发展。

(作者系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与心理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标签:

上一篇: 视频+图集丨2023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南澳)海上龙舟赛圆满收官
下一篇: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