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周,欧美一大批海上风电开发计划被取消,原因是难以承受涡轮机、电缆和其他风电设备的建设成本和产品价格大幅上涨,甚至一些关键设备的质量也被打上问号。
这令不少高调推动清洁能源产业的西方国家重新审视自身产业链面临的问题。
欧美在清洁能源领域一直对同中企关联过密议论纷纷,甚至对于风电等产业粗暴实施“去中国化”的手段,如今不得不面对后果。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位于德国黑尔戈兰岛附近的海上风电场。(法新社)
成本飙升质量存疑
据彭博社7日报道,德国的西门子能源在最新季度财报中表示,风机发电组的质量问题导致了22亿欧元的损失,这使得公司今年总亏损达到了45亿欧元左右。
西门子能源在6月份就撤回了2023财年业绩指引,原因是西门子歌美飒生产的涡轮部件磨损速度快于预期。
西门子能源方面表示,其风电子公司歌美飒西班牙分部发现,其陆上风力涡轮机存在“比预期更严重的”质量缺陷。
路透社表示,其面临的问题“影响了全球超过132GW的涡轮机中的15%-30%”,其发电总容量相当于约132座核电站。
彭博社的分析认为,西门子能源的问题反映出的可能是风力涡轮机根本性、系统性的设计缺陷。
瑞典能源巨头Vattenfall在7月宣布,因为成本上升,将停止英国诺福克海岸附近的Norfolk Boreas项目的开发。
不仅如此,Vattenfall还警告说,如果不改善海上风电项目的激励措施,英国政府将无法实现其风电目标。该公司表示,受通货膨胀、供应链紧张和工资上涨等因素的影响,项目成本飙升了40%。
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美国,西班牙清洁能源开发商Iberdrola SA的一个子公司同意取消一份关于美国马萨诸塞州海岸规划风电场电力的合同。
丹麦开发商Orsted A/S也放弃美国罗德岛州海上风电投标,主要原因是成本不断上升使得该项目过于昂贵。
“去中国化”的后果
有分析认为,欧美清洁能源雄心很大,但自身风电供应链已经存在瓶颈。
根据美国清洁能源协会的数据,今年第一季度陆地风力发电装机比去年同期减少了一半,是最近四年以来最慢的一个季度。
近几年来,海上基础制造商和安装船都已被预订满。风电行业不得不从中国购买大量的设备。德国《经济周刊》援引行业内部人士的分析称,欧洲风电65%至80%依赖亚洲的供应商。
独立国际策略研究员陈佳9日对《环球时报》记者分析称,欧美近期部分风电项目遇阻和它们不同的新能源发展目标相关。
美国促进本国新能源产业链发展的目标是抢占全球绿色发展和新能源产业链的制高点,这也促使其不断对中国清洁能源产业施压,并联合盟友“去中国化”。
相比之下,欧盟发展新能源更加注重弥补其能源资源禀赋的不足,尤其是在当前俄乌冲突影响欧洲能源供应的背景下。
陈佳分析称,近十年来,欧洲是中国新能源产业链发展的主要伙伴和重点市场。但因为美国以“去中国化”或“去风险”为借口的施压,中欧新能源产业链合作的势头遭到破坏。
陈佳表示,一方面,欧盟风电项目的财务收益水平持续下滑,很多项目都靠社会效益苦苦支撑。
另一方面,“去中国化”导致长期依赖中国高性价比风电供应链的欧盟风电产业遭遇更多挑战,其本就因高通胀预期高度承压的大量风电项目,财务成本进一步激增。
至于美国,其风电项目背后的财务指标也存在很大的风险,是严重的产业链发展隐患。
中国制造商已迎头赶上
国际统计机构Statista的数据显示,中国是世界上风力发电装机容量最大的国家,是排名第二的美国的两倍多。
截至2022年,中国风电市场累计装机容量395千兆瓦。当年,全球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906千兆瓦,这是过去几十年来的一次大幅增长。
中国国家能源局的数据显示:2022年国内风电装机容量同比增长11.2%。
2022年全球风电累计装机容量排名
“德国编辑部网络”的报道认为,中国供应商的产品价格优势巨大。“对于陆地风力涡轮机来说,它们比欧洲竞争对手的产品便宜一半左右,”一位内部人士这样透露。
欧洲还面临失去技术领先地位的风险。咨询公司Prognos的专家保罗·温德林认为“中国和欧洲风电制造商之间几乎没有任何质量差异”。
欧洲媒体近来十分关注中国风力涡轮机的新突破。“世界最大风力发电机在中国投入运行”,瑞士Watson 6日称,7月份,一台16兆瓦风机在福建省附近的海上风电场首次成功调试,开创了一个新的里程碑。
发电机的塔架高152米,每个叶片长123米,重54吨,已经迈上全球风力发电机尺寸的金字塔尖。而以前,比较发电机大小是欧美公司之间才会发生的事情。
德国《经济周刊》表示,欧洲希望实现大规模风电扩张,但西方供应商因为价格和供货速度等原因,很难满足市场需求,这就有中企发挥作用的地方,中国公司也已经登陆欧洲。
在意大利塔兰托,在中企明阳智慧能源的助力下,意大利实现首个离岸风电项目。首批10个机组每年可为数万人供电。
(原标题:“去中国化”的后果来了)
标签: